top of page
Writer's picture嘉元 陈

知乎:为什么“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越来越不被人认可了?|我们对优绩主义的反思

Updated: Oct 2


对这句话的不认可是我们对优绩主义反思的体现。


出于讨论方便,我们且不论“苦中苦”和“人上人”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定义,将“吃苦”简单概括为“能够扛得住艰难的处境进行努力”,“成为人上人”定义为取得世俗意义上在财富或权力方面的成功。随后,这句话便可以被概括为:只要你能在最艰难的环境下加倍拼搏,那么你就能取得财富与权力上的成功。


那么这何干优绩主义?粗糙地讲,优绩主义指的是根据个人的努力所取得的成就来判断他的价值,包括他应当取得的社会资源和社会地位。其中努力→成就的路径与“吃苦”→“人上人”的路径无疑表明优绩主义与我们的谚语有着相似的内核。 虽然优绩主义这个名词是直到现代才被提出的,但它的思想内核古已有之。即使是君权、教权或者地主占据社会各个领域统治地位的时代,亦即血统占据资源分配法理的年代,包含优绩主义部分思想的制度,如科举,依然承担了统治工具的作用。到了近代,当社会变革的潮水冲垮了旧时代的权力架构,优绩主义便一跃而上,逐渐占据了社会资源分配法理的主流。既然人人生来平等,那么便应根据个人才干、能力以及努力的程度来分配社会资源。谁努力,谁“更能吃苦”,谁就分配更多。 相较于血统论,优绩主义确实有其先进之处:至少它创造了出生之外的价值衡量条件,促进了阶层流动,提高了社会整体的活力。


理论上讲,如果一个社会能够完全按照优绩主义的思想来构建自身的机制,那么它应该是成功的,因为它带来了充分的竞争,让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发挥自己的最大才能,进而令社会全速发展,创造新的繁荣。 只可惜现实没有按照理论规定的样子生长。


实际上,一个人的努力其实远远决定不了他的命运。


即便在奉行绩优主义的社会和制度中,也不会有任何人的任何一项成功是纯粹靠努力和才能带来的。许多人认为公平的做题,也深受学校地点、同学氛围、老师质量、身体情况和家庭条件的影响。对于单独的某场考试,甚至可以说其结果与当天的天气也有着相当大的联系。

然而,许多秉持着优绩主义思想从竞争中胜出的人为了令自己的成功理所当然,便将它的其他原因统统忽略,认为是自己的努力帮助自己在这套按照优绩主义思想制定的体系中取得了成功。 直到确定自身成功的理由这一步,优绩主义思想尚未显露出獠牙。然而核心在于,大部分成功的优绩主义者在归纳自身成功的原因之后,会反过来认为“既然我的成功都出自于我的努力,那么没成功的人一定是因为没吃苦、没努力。” 这便是它最大的问题。

当优绩主义占据了时代主导,认为自己的地位来源于努力与才能的精英们,尤其是出生就有着巨量资源的二代精英,通常在潜意识里认为平民的竞争失败是他们的个人品质问题。这样的思想自上而下,剥夺社会中每一个在优绩主义体制中尚未达到顶点的人的尊严。“我没成功一定是因为我不努力”的烙印在每一个成就不足者的思想深处扎根,让他们认为误以为自己是天生无能。可以说,在少数人从优绩主义制度中获利的同时,更多的人实际上在迷茫与自我否定中失去了定位与价值。


在这种体系下成功的优绩主义者,不仅会对失败者的优越心安理得,更难免狭隘利己与丝毫不关心社会权益。将成功的全部原因归结于自身后,成功的优绩主义者难免会认为社会上那些不成功的和不能自给自足者是社会拖累,对他们态度冷漠,甚至想要将其驱逐出社会主流之外。在优绩主义者成功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运气和资源,对于成功之后的优绩主义者所把控的社会的平民,也会越来越难得——优绩主义者的主观感受隔绝了他们像过去给他们提供帮助的人那样给新底层提供帮助的可能。于是,过去优绩主义那促进阶层流动的优点也没有了,只有永远把控着成功的精英与永远咀嚼着失败的普通人。


其实,目前受优绩主义困扰最大的国家并非中国,而是美国。为什么一个以多元文化为政治正确的国家在2016会选特朗普这样一位保守的总统,为什么他今年再一次来势汹汹,获胜几率极大?这其实是美国优绩主义社会在去工业化后产生的后果。作为一个清教徒的国家,美国普通人向来如马克思韦伯说的那样,以勤恳工作为人生目标,即“努力”。二战后美国,尤其是70年代美国工业的强大,助长了工人阶层对于优绩主义的认同。他们努力,而且从工业中赚取不菲的酬劳,生活的相当快乐,并认为这一切都是自己努力得来的,是应得的。然而,美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经济的脱实向虚,却将他们从这种感觉中甩出来了。对他们来说,努力的程度相同甚至更高,但过去有工作的人们不再有工作,而优绩主义作为思想的根本自然也不可能是错的,因此他们的精神世界出现了极大的动荡。也正是这样,他们需要一个人,能够让制造业回流,让美国回到他们记忆中的黄金年代,回到优绩主义的理想年代。所以他们选择了特朗普,所以他们在特朗普败选后冲击国会山,这是他们表达自己愿望的方式。而他们的思想、利益与优绩主义精英们之间的不统一,导致了社会的撕裂,造就了今天美国最大的矛盾之一。


说回我们中国。由于科举制度的长时间实行,中国人内心有着与美国人不同源但相似的优绩主义心理,而且是紧靠考试选拔制度的优绩主义。这种优绩主义非常明显的体现在学校上。“考上什么学校就受什么待遇”是社会的准则。反过来,这也造成了严重的学历歧视。这方面无需多言。 当然,在我看来好的状况是,中国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优绩主义或者“吃苦”的问题,正如题目所示的那样。这几年的疫情,让许多之前成功的人意识到自己的成功不完全是努力的结果,而是没碰上时代洪流的幸运。这种情况虽然短期内会造成社会精神阵痛,但在我看来,长久上无疑是有助于一种不那么依靠优绩主义的社会评价机制形成的。乐观的说,或许很多人在未来会找到那个属于自己的定位,再也不被优绩主义束缚。


胡言乱语,错漏之处望指出,感谢。

2 views0 comments

Comments


bottom of page